电子音乐发展史
1948年,在法国巴黎,皮埃尔·舍费尔(Pierre Schaeffer)的《地铁练习曲》(Etude aux cheminsde fer) ,革命性地把“具体音乐”推到了现代音乐发展的最前沿,不仅引发了电子音乐的早期探索,影响和带动了从法国到德国,从欧洲到全球。
1、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音乐理念。由传统音乐中线性思维方式的“组织音符”变成了以非线性思维方式的“组织声音”。
2、确立了一条基本的技术路线。利用科技手段,通过电子设备发出声音或直接选取和加工自然界的真实声音、“具体声音”来创造新音乐。
3、开掘出一片无穷的声音源泉。“具体音乐”(Concrete Music)解构了乐音体系,打破了乐音、噪音之间的绝对界限,通过电子化的方式,将人类已知(或未知)的各种声音转化成为人类已知或未知的“乐音”,还可以生成和创造出更多的人类未知的“乐音”或“噪音”。
4、打造出一个独特的表现空间。电子音乐可以采用四声道或八声道的音乐布局来营造与开掘出一个虚拟的、无形的、可塑的、流动的、开放的声场。
接踵而来的“磁带音乐”,积极推动和扩展了电子音乐的传播和普及,并形成了电子音乐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第一次浪潮。
“电子声学音乐”指以电子声学为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综合运用各种电子技术手段合成的电子音乐。
随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电子声学音乐”和“计算机音乐”的高速发展,电子音乐不仅完成了技术层面从“模拟技术”到“数字技术”的过渡与整合,同时也在艺术层面成就了一大批有影响的作曲家,形成了众多不同的风格流派,积累了数量可观的代表性作品。
相比传统音乐,电子音乐记谱更加复杂,包括音符式记谱、图形记谱、波谱记谱、混合式记谱等方式。
“电子音乐记谱是专家学者长期关注的焦点。传统古典音乐已经形成相对固定的样态,电子音乐记谱仍存在各种可能性。”
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计算机音乐专业在我国高校普及开来,相关教学理论与配套体系不断完善。 最初计算机音乐课程只是作为选修课或者作曲理论课程的辅助课程存在,但经过一段时期的迅猛发展,加之现代社会中许多领域(包括影视、声像出版、音乐比赛、音乐教育、各种演唱会和音乐会、群众文化活动)的繁荣,促进了对计算机音乐制作人才的需求,计算机音乐逐步形成独立的专业。
1988年 中国音乐学院 作曲系 开设了“音乐音响导演”和“电子音乐作曲”两个专业,
国内目前与计算机音乐相关专业 有“音乐与音响导演”、“计算机音乐”、 “音乐工学”以及“录音工程”,分布在 音乐学院、工科及师范类院校。
开设名如“音乐设计与MIDI操作/系统”(也有叫 “计算机音乐”而内容如是),
中国电子音乐,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如今已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蓬勃之势。“遗憾的是,大家对电子音乐还存在误读,提到电子音乐往往认为是流行音乐。电子音乐的发展与流行音乐联系紧密,但是除此之外,电子音乐也与学术创新息息相关,以实验音乐为特征的学院派电子音乐创作,在当代音乐发展中发挥着引领作用。
,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滞后了约40年。1981年,法国电子音乐家雅尔的流行化电子音乐会是张小夫第一次听到的现场电子音乐,并让他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中国与世界的差距——差了整整一个大时代。>
张小夫目前已从事电子音乐三十余年,他获得了美国丹尼国际电子音乐评奖“终生成就奖”。张小夫的音乐创作涵盖多种混合媒体和不同演出样态的电子音乐、交响音乐、声乐、混合室内乐和中国传统器乐,以及大量的戏剧、影视、舞蹈、大型广场演出配乐等众多音乐类型;主要作品在亚洲、欧洲、北美和南美等近50个国家及地区演出;在众多音乐节举办个人作品专场音乐会;出版4张个人音乐作品专辑CD和DVD;曾荣获文化部文华音乐创作奖、国家文化创新工程,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课题等众多奖项与课题。
作为中国第一位“电子音乐作曲”和“电子音乐技术理论”双专业博士生导师和学科创始人,张小夫自1994年起先后在中央音乐学院创建了电子音乐作曲、电子音乐技术理论、电子音乐制作专业方向,以及音乐录音、音乐声学等相关专业,并在电子音乐及相关新兴音乐科技学科的专业方向设置、课程体系建设、教材体系建设等众多领域引领中国电子音乐学科全方位发展。
“建设一个音乐与科技紧密结合的新型学科是这个时代发展的机遇和必然。”张小夫表示。
自1994年留法归国后,张小夫致力于在电子音乐的专业教学、学科建设、音乐创作、学术研究、国际交流等诸多领域全方位开拓创新,先后发起并创建了中央音乐学院中国现代电子音乐中心、中国音乐家协会电子音乐学会、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北京国际电子音乐作曲比赛、亚洲电子音乐论坛、厦门海峡两岸现代科技音乐节等学术机构与大型国际专业活动,填补了国内、国际本领域的众多空白,为中国电子音乐的崛起和整体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北京国际电子音乐作曲比赛(MUSICACOUSTICA-BEIJING Electronic Music Composition Competition)是由中国音乐家协会电子音乐学会与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组委会联合主办的 国际权威性的作曲比赛。该比赛面向全球作曲家征集作品,是亚洲规模最大、参赛组别最丰富、参赛作品最多的电子音乐作曲比赛。